呂柏廣影像X身心醫療場景 策展文
打開一扇窗
迎接新的觀點與新的視野
曠廢之所 可以重生
呂煦宗 醫師
展期:2019/3/1-2019/9/30
走過台灣精神醫療史一甲子的宏濟醫院,於2016年開始進行全面更新改造,將於2019年7月7日正式以嶄新面貌與社區民眾見面,從此結束過去慢性精神科療養機構的時代,轉型為對社區開放的醫院,希望為醫院、社區,還有病患與訪客打開一扇窗,看見新的風景。設置社區「身心科門診區」,並將身心醫療與藝術及自然的元素結合,營造「心宏濟藝術自然空間」,為社區增添一處身心療癒的綠洲。藉由崇尚自然美的環境營造、藝文展覽與動態活動,邀請病患與民眾共同參與,讓醫院的環境更具包容多元的功能,除了診療之外,在兼具感性與知性的實地體驗中,欣賞美的事物與環境,認識身心健康相關知識,也看見內心的風景。希望透過分享美好的體驗,營造一個有愛的社群,不僅關懷人、也愛護我們環境中的草木生態,相信身在其中的每一份子都將得到良善的回饋和滋養。
首先,在戶外環境營造方面,我們打開一扇迎向自然的窗,我們沒有隨俗請風水師,但請來設計團隊為我們院區作風水調整,我們相信,真正的好風水,是讓自然進駐、讓人為的雜亂退隱,也就是「為了要自然而設計」、謙卑地「向自然致敬」:我們先為外牆雜亂的老屋穿上一件薄紗衣,然後邀請了大樹、泥土,和可以長住在此四季榮枯的花草,讓陽光擁有美麗的舞台變幻他的魔力、展現他多樣的姿態,讓鳥兒棲息歌唱、蝴蝶翩翩飛舞,讓生命在此勃發開展。我們相信,這扇迎向自然的窗將給我們寶貴的啟發,無論是晴天或風雨的日子,接受自然給我們的禮物,我們將在自我療癒的路上有所學習。
我們的室內空間,在醫療專業的規劃中納入藝術的元素,打開一扇藝術之窗,希望能在身心醫療過程融入質感與美感、加上一些人文的溫度、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透過這一扇窗來陪伴病患走一段內在探索的旅程,而對於在此浸淫其中的任何人也都能均霑其惠,獲得啟發,開展心靈的風景。以藝為師友,能敏銳我們的感觸,讓心更柔軟、善解、與包容,這些都是身心醫療「用心」、「人本」的內在工作所必需的要素。
在醫療環境中融入自然與藝術的元素,構思的重點在於讓三者之間能相遇對話,我們想要建構的不只是一個牆上有畫、戶外有美麗花園的醫院,希望藉由策展活動讓三者之間互相啟發,可以將藝術創作或欣賞與自然觀察納入治療活動,或是從藝術與自然的角度來審視醫療;而您將在參觀或就醫的過程中,實地體驗這樣的過程。以本次展覽為例,透過文字導覽,將帶您漫步戶外自然空間、一邊觀賞展覽之作品,一邊瀏覽身心醫療的場景,並可能發現,在欣賞作品時也走了一趟心靈的漫步,與身心醫療過程之間有互相呼應關聯之處。
非常感謝呂柏廣醫師,慨然應允提供他心愛的攝影作品,成為我們首度佈展的藝術家。呂醫師身為麻醉科醫師,但對藝術的涉獵既深且廣,列舉其中數項包括:篆刻、油畫、攝影(包括暗房與裝裱)、木工等。既是性情中人,當熱情投入創作時往往廢寢忘食,樂在其中全然忘我,他總是語帶豪氣地說「做,就對了!」他在工作室門口還掛著這樣的標語「Love is what makes you smile when you are tired」(愛,就是在你累的時候還能讓你微笑的一件事),這個展期就由他來為我們打開一扇窗,帶領我們透過他的視角來走一趟旅程。選擇的作品都是黑白攝影,且都是以房屋裡外空間、靜物、風景為主,無人物照,主要是把重點放在空間光影變化與物體的質感表現,黑白的作品在我們素淨的背景空間中更能展示其細緻的肌理變化。特別要在此一提的作品是「窗」,作為本次展覽的代表作,是其主題意象不僅直接呼應了策展的意旨,也和身心醫療或心理治療過程中的「探索」與「內在視野開展」互相契合。「曠廢之所」及「重生」則呼應本院轉型前後的過程,並與臨床從事心理治療過程中接觸的「內在心靈空間」相關。
期待透過藝術與自然之窗,不僅讓本院的醫療能更加豐富與人性化,也為社區營造一個可以自在呼吸的療癒空間,讓自然與美的環境給我們滋養,對我們自己、對病患和社區,以及所有蒞臨的訪客都有助益。且讓我們打開心靈的一扇窗,迎接新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