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
在冷凜的二月天,隨著大提琴老師的帶領,我們來到了安康山腳下,車子一駛離臺北,進入山區,好像來到了世外桃源。車子停在山腳下的灰色建築前,我們一邊卸下大提琴,一邊走上坡。醫院是老建築改造而成,清水模的灰,讓人看了覺得放鬆而且安心,醫院後方的高大落羽松像守護神矗立著。
院長來迎接我們,他說我們是春風樂團,來為他們的病人和家屬帶來春天的溫暖。音樂是最好的治療,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不管是需要安慰還是安好的日子。走進醫院,明亮寬敞的空間,大家都開心地歡迎我們的到來,我們到表演廳準備就位,聽眾們也陸續進場,期待著我們的樂聲。
在大提琴老師的導言後,指揮我們開始了音樂會。大提琴渾厚的聲音充滿了空間,聽眾們有的閉眼欣賞,有的微笑聆聽,有的隨著音樂搖擺著身體。老師在樂曲間解說,也和聽眾互動問他們問題,他們也爭著回答。音樂原來和生活是如此接近,它和落羽松和雨聲一起存在於空氣中,在冬天裡為我們驅走了寒冷帶來了希望。
會後,院長帶我們參觀醫院大樓,每個角落空間都看得出精心設計,為來到這裡需要幫助的人們有個可以喘息,可以得到治療的地方,可以把過去化為現在的挑戰和面對未來的正面能量。醫院牆上的藤類爬出畫出一片綠在牆下,我看到我們音樂會的節目單,「春風送暖音樂會」。雖然我們是春風,但聽眾也是我們的春風,給了音樂家掌聲,讓音樂有了分享的意義。
我很喜歡醫院上網站的一句話: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如果他想向其他諸島搭架橋樑,他必須首先要能願意做他自己、允許成為自己。──Carl Rogers」如果我們都是孤島,那麼音樂就是最好的橋樑。我永遠記得在一次醫院義演音樂會,有人問老師說,是音樂裡的什麼讓聽眾們眼睛發亮,點亮他們的笑容?是旋律還是節奏?老師回答說,「音樂就是有如此的魔力。」就去聆聽、就去感受。讓自己成為音樂,讓自己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