櫸木的故事

藝言藝語

  醫院改建之初,請來了景觀設計公司幫院外的空間作規劃,將原本貧乏無任何綠意的柏油路面,在靠近醫院建築的一側,劃分了一塊綠色植栽區;這植栽區一路從院前停車區域延伸至鳥鳴樓後方,形成了長條狀的綠色廊道,這綠色廊道就像一條護城河般圍繞著鳥鳴樓建築本體。

  在這植栽區,規劃種植了各種不同植物,包含了許多種台灣原生蕨類,及特地從南台灣移植過來的七棵落羽松和六棵台灣櫸木,再加上原來就有的一棵小葉欖仁及五棵南洋杉,這樣總共就有了19棵高聳的樹木,徹底改變了原來缺乏綠意的院外空間。從遠處觀看感覺綠意盎然,透過院內窗戶往外看,視線先是接觸到樹木再穿越到樹外的景觀,這感覺有點像是森林裡的小木屋。

  107年夏天這些植物陸續種植完成後,雖然有部分植栽因適應不良而無法存活,但這七棵落羽松和六棵台灣櫸木,除了院前停車區域的一棵櫸木移植不成功外,其他一直生長良好,也安然地度過了一個冬天;到了隔年春天還發了新枝抽綠芽,一片草木扶疏、欣欣向榮之景;連幫我們植栽的植物專家小戴先生,也認為這些樹木長得很好。就這樣,這些植物陪了我們一個多年頭,幫我們遮蔽了夏日午後炙熱的艷陽,並且在鳥鳴樓周遭釋放了些許芬多精,緩解了我們醫療工作人員緊張的心情,提供了我們近處就能沐浴在自然氣息的環境裡。

  108年夏季,後棟林靜樓的部分病房工程開始動工,工務車頻繁的出入林靜樓的入口,病房裡不時地傳來刺耳吵雜的巨大聲響,周遭靠近道路的植栽也遭到無情的輾壓。大約是在工程快結束之時,位於林靜樓門口旁的植栽區,其中一棵最靠近入口通道的台灣櫸木快速地凋零,原本茂密的綠葉在短期間全部化為枯黃的葉子;又適逢颱風入境,強風一掃…,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我趕緊將照片傳給了小戴,他來看過之後也判斷不出枯黃的原因,直覺地認為不樂觀,應該無法存活。

  隨然從植物專家口中聽到如此的判決,但其實我心裡還存有些許希望,因為從外觀上,這顆櫸木和距離它僅僅五、六公尺外的另一顆健康的同伴並無任何差異,除了沒有葉子之外;另外它的樹枝也還含有水分並非已木質化,所以我不想就這樣接受這個推論,偶爾在經過它旁邊時,還會對他說說話,為他加油打氣,抱著能看到它再發綠葉、重拾健康的期待。但日子一天天過去,終究還是無力回天;它光禿禿的樹形在藍天襯托之下雖美,但在這炎熱夏季卻也感覺些許淒涼。

  換樹的日子來了,一早大卡車就載著另一顆櫸木到來,工人在原本死掉的櫸木周遭挖土,進行更換樹木作業。卡車上的吊臂勾住綁在樹幹上的繩索,左右來回搖晃,費了一把勁才將這屹立一年多的櫸木連根拔起,並在原位種上小一號的新櫸木。死掉的櫸木除了龐大的樹根部分,其他樹幹我則請工人將它鋸為一段一段,置於一旁,看能否再做利用。

  在此請容我以主觀且不專業的的角度,來分析這顆櫸木的死因…,樹木是有生命的,既然有生命也應該有知覺及感受。就像人一樣,對於同樣條件的外在環境壓力,感受認知也因人而異。也許這顆櫸木它對於突如其來的施工所造成的環境改變適應不良。它首當其衝的面對工務車頻繁出入,及刺耳吵雜的巨大聲響,相較於施工前的平靜,使它難以承擔?我想,如果換成是我家隔壁大興土木,長達一個多月的噪音、異味及粉塵,我的身心肯定也會飽受摧殘;更何況我才剛離開我從小生長的環境,離鄉背井地從遠處遷來,對於這裡的氣候水土環境,一切都還在適應中…

  很遺憾,這顆櫸木無法安然地撐過這段工程期,無法再替我們遮風遮陽、淨化空氣、撫慰我們的身心,但俗話說:「人死留名、虎死留皮」,死掉的樹木更能成為可利用的資材!雖然我不懂得精巧的木工,無法將它化為精美的傢俱或工藝品,但也可利用它來發揮一些創意,粗略的拿它來妝點醫院,讓醫院更有一些溫度及自然元素,希望不要浪費了這棵台灣櫸木所遺留下來的資材,讓它的價值能繼續留存於此,也希望新植的櫸木能安然成長茁壯。

心宏濟藝術自然空間專員   陳豐明2019/10/15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