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流產:母親與父親都有各自的傷

心理師 文章

文字:本院 蘇俊濠 諮商心理師

有一種很少被闡述的憂鬱與自卑,是與「心中的寶寶」無緣造成的──許多女性在懷孕之前,就在心裡醞釀著,想像日後自己寶寶的性別、彼此相處的樣子、跟鄰居一起聊孩子的事、計劃著未來等。懷孕的不容易或流產,往往造成一次重大失落。

一位C女士跟先生結婚前五年,享受二人世界和計劃生育之間沒有衝突。然而,當生小孩的想法越來越強的時候,C女士卻嘗試了一年都無法成功懷孕,那些一次次的嘗試與一次次的失望,使她深信自己是不會懷孕的。

直到一天月經遲到,C女士才在四次驗孕棒的證明下確信自己懷孕,把之前一年多的陰霾一掃而空。她開始閱讀各種懷孕書籍、網站或百科。可見即使嬰兒還未出生,但「母嬰關係」早已開始。另外,雙方的父母也已經準備好迎接家裡的新成員,一邊給予新手母親各種懷孕建議,一邊計劃著坐月子時自己能幫的忙。

然而,在孕期第九週C女士流產了,她失去的不只是胎兒本身,還有各種與胎兒的關係、懷抱的夢想、計劃和希望等等。親戚與朋友的安慰很快就會過去,沒有人知道流產在她人生留下了多大的缺口。

許多人認為妊娠後期的流產才比較傷心,而不太會把妊娠初期的胎兒視為「寶寶」,也很少意識到與之相關的「失落」。但過往這些觀念其實與懷孕者的主觀感受不一樣,許多女性與心中的寶寶有著深厚的連結,其失落與傷痛同樣需要身邊家人的看見,她們才能夠一步步走出陰霾,再次擁抱懷孕的希望。

1986年由 Spencer Rowell 拍攝的一張「爸爸與寶寶」海報曾在全球大受歡迎。這張由位肌肉男溫情注視懷中的寶寶照片,據說是當時每個新手父母必買的海報,正版海報在全球大賣五百多萬張。由此可見,除了母親,把頭靠在肚子上跟胎兒說話的爸爸,也在懷孕時投入「父嬰關係」。因此,流產對父親的影響,是最常被忽略卻十分重要的議題。

(準)爸爸參與在另一半懷孕的過程中,他同樣有著複雜的情緒感受和失落,但是男性的哀傷情緒往往以不同方式表達,在研究上也常常發現他們的情緒被誤讀、低估或忽略。許多妻子其實沒有發現她的另一半也因為流產而有負面情緒,還誤以為他們「不懂」自己而疏遠對方。

作為流產的旁觀者,男性通常會壓抑感受,加上文化上要求男性去支持和保護另一半,因此他們甚至無法意識到自己心裡的哀傷。就像一位情緒複雜的男性在諮商中說:「我很好,真的,太太想太多了…」但在諮商開展後,這位男性便能慢慢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當爸爸其實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他從小就期待自己會成為父親、擁有小孩。

研究的確發現,面對如流產的失落事件,男性的求助率是普遍低於女性的。英國喪慟慈善機構發現每四位求助者,只有一位是男性!但該機構指出:「這不代表男性不想要關懷,只是有可能想要的方式跟女性不一樣!」

其實父職參與(involved fathering)的概念,是1980年代才開始的社會觀念轉型。男性參與傳統上女性化的育兒工作(如餵食、安慰、打掃、煮飯、上下學接送),把投入職場的任務交到女性伴侶身上,時至今天仍不是主流,但至少開始得到社會的接受。那同樣,男性因為女伴流產而有的心理困擾,能否被社會看見仍是一條在走的路。

參考:《生命的邊緣》(和平國際)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