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慧卿 醫師
心路彎彎
心樹直直
心路攜手一起走
心樹作伴共同栽
心路彎又彎
心樹直且直
彎彎心路走成圓
直直心樹到天邊
路與樹:心路彎彎 心樹直直
我不喜歡走路。從小小兒麻痺的我,走路對我而言是一件辛勞的事,年紀漸長後尤是。年紀輕時會拼命走路,拼命一面看著地上深怕滑倒;一面加緊速度,深怕趕不上身旁同伴的速度,結果往往是得到一句評語:你怎麼走得比我們還快!因為,我不是在走路,我一直是在趕路。人生的上半場,我一直都是趕路的人生。
後來學會開車了,心情低落時,喜歡上高速公路,遛車!
我最喜歡遛車到北海岸的路,那種沿著海岸線一直開一直開,沿路吹著海風,聞著海的味道,快快地,彎彎繞繞地走,彎彎繞繞似乎無止境地走下去,思緒也就彎彎繞繞地散去了………
所以人生上半場,我喜歡快快地趕著彎彎繞繞的路,我喜歡海,不喜歡樹和山。更準確地說,我無法走近樹和山。但是,直到去年,我有機緣到舊金山長住一個月,那裡好多那種一個圈抱不了,神木般的大樹,就長在城市中,似乎長了幾百年、幾百幾百年! 那一個月在舊金山,我很高興找到了我可以親近的大樹。回台灣之後,我開始喜歡樹,喜歡參天大樹。
三年前,我開始負責宏濟醫院的轉型計畫,其中包括要開設身心科門診,和規劃戶外景觀空間。我很久沒到宏濟醫院了。其實,我從小在宏濟醫院長大。沒有記憶時的醫院是在中山區;有記憶了,小學之前,醫院是在興隆路;不記得何時醫院就搬到了偏遠的安忠路;當時杳無人煙的安忠路,又不知何時,周邊蓋起了一棟棟密密麻麻的住宅。
從此,進入宏濟的路變得曲曲折折。我再次來到宏濟醫院上班,幾乎不認得路了。首先得從安康路轉進安忠路,再從安忠路左轉至安忠路57巷,走到底看到路沖的廟,再左轉,然後立刻右轉,就到了宏濟身心門診和心宏濟藝術自然空間了。沒有一家門診是在這麼曲折的路之後的。但是,當你走對了路,找到了宏濟,你第一眼,就會看到當年被無心種下的小葉欖仁樹,如今已經有三、四層樓高了,我好喜歡這棵生機盎然的「懶人」樹,城市中,安靜地一直成長,長得好高好高的樹。
如果,你走了不容易的彎彎的路,看到了直直挺挺的樹,這就是你要到的地方沒錯了。
心路與心樹:心路攜手一起走 心樹作伴共同栽
進來宏濟的路不容易找,得要轉幾次彎。如果你來宏濟找心路,心路其實又何嘗容易走。
我說過,我常常不是在走路,我一直是在趕路,不知道自己在趕甚麼路,也許是怕,被人落在後面,會孤單、會自己一個人。我人生的上半場,一直都是趕路的人。趕路趕久了,忘了看路邊風景,趕路趕久了,有時丟失了同伴,真的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了!
我因為自身的興趣,二十多年來認真地學習心理治療,一直想掌握人心的幽微和複雜。慢慢地,我不在外在現實中趕路了,學習在治療室中走內在的路。二十多年在心理治療的領域中摸索是很辛苦的,心路從來都沒有清楚的地圖,每位心理學大師,都企圖畫出他們走過的心路的地圖,但是他們的地圖,往往簡單到難以面對幽微和複雜的人心。自己走探索自己心理的路,更發現這條心路不容易走,常常會迷路,或常常走到無路可走。這一路,我只能慶幸,一路上都有不同的同伴互相加油打氣,更重要的是支持和依靠。於是我更加確定,走心理的路,一定要有人陪著一起走,而且也不能趕路,心路趕不了的,得慢慢來。走心路都是慢慢走,走彎彎曲曲的路。像走進宏濟一樣。
人心靈的成長,就像樹的成長一樣。如果你真的慢慢走過彎彎曲曲的路,你一定會看到屬於宏濟的樹林。心路,是探索自我的路,注定永遠是曲折的。心樹,是自我成長的樹,灌注了精神,就會有年輪成長的軌跡。而心路走得辛苦,需要有另一個人、或另一些人陪伴牽手走。而心樹的成長,也需要持續地灌溉栽種滋養,終有一天,心靈會長成參天大樹。
新路與馨樹:彎彎心路走成圓 直直心樹到天邊
我喜歡走固定的路線,上下班、或固定的餐廳、固定的區域。因為方向感不好,在那個沒有GPS的年代,台北市又有許多單行道,無法迴轉,一走錯路,結果就是轉了幾次之後,就迷路了。我不喜歡迷路的感覺,但是,如果我們要走一條新的路,就難免要冒險了。
很多時候,我們耽溺於原來的路。其實只是因為這句常聽到的話:在關係中早已經不知道是習慣或愛了!
也許我們早就該走新的路了?或者我們要重新思考,原來的路還要繼續走下去嗎? 或是,接下來要走甚麼路?
而我自己隨著年紀的增長,繞過了海岸線的路,繞過來宏濟的路,也繞過曲曲折折的心路,最近我才發現,真正的自己原來都沒變,一直都在。成長的過程像樹的年輪,或像螺旋的路程,以為改變了,其實只是在繞圓圈………
總有一天,當我們完成今生的功課,我們會發現,我們走成了圓滿,而圓滿不在於外,是內在的圓滿。
總有一天,當我們走完今生的路,我們會知道,真的有參天的樹,接引我們到天上,而樹總是飄著屬於靈命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