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心理學(下):面對挑戰,老年超驗,舞越生命

心理師 文章

文字:本院蘇俊濠諮商心理師

今天的社會,老人似乎不再是智慧的象徵,而成了麻煩、羞愧與無用的存在,這其實是由於社會長期對「老化」(aging) 的忽視所致。因此,從發展角度了解老人的挑戰與困難,是我們理解他們身心靈需求和照護的基礎。

發展心理學家 Erikson 及其妻子 Joan 整理出九項老年人所面對的挑戰──

(1)由於身體逐漸虛弱、肌肉無力、動作笨拙,老人被迫不信任自己的能力;
(2)老人也不信任人生選擇的自主能力,意志變得薄弱,事件無法如意的進行,他們重新經歷自主能力的懷疑與羞愧;
(3)這時候,就算回憶當年勇,也必須面對目標與熱情的削弱,只能看著許多計劃遠去,老人為無法自主而對人生感到罪惡感;
(4)國家或社會要求人民勤勉的給予生產力,大部份人一輩子都在證明自己的用處,但老人將無可避免的面對失能且感到自卑;
(5)年輕時在工作、交友、家庭裡,人們有許多角色和層面來自我認同,但老化與失去,讓人們越來越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老人對地位和角色懷疑,受到存在認同的困擾;
(6)有些老人也許一輩子都沒有輝煌的工作成就,他們卻有溫暖而小康的家庭生活,但對於沒有這些幸福時光的老人,他們與人連結的能力受限,陷入孤立和孤獨裡;
(7)一般在 30~65 歲,是人們奉獻家庭與工作打拼的時間,這凝聚起人們在社會的責任、義務和關懷後輩的活力,到尾聲時,人們以退休來紀念自己一生的努力,但是不再感到被需要與期待的老人,被頹廢遲滯的感受佔據;
(8)回顧人生,發現自己用一輩子也不懂得何謂智慧,很多後悔的事就在眼前,教人疲憊而沮喪,老人心中累積起一股回顧式的自我厭惡與絕望感;
(9)再老一點,到了身心都明顯退化的 80~90 歲高齡,像第八點的回顧人生的絕望,也變得奢侈,老人的關注可能全完受限於日常機能的顧慮,逐漸步向死亡。

我們可以用 Erikson 的話來總結上面的九項挑戰失敗:「絕望,代表來日無多的感受,時間太短而來不及重新開始,或者換條路 [……] 過去已經經歷過速度與競爭,老年人必須從匆忙和壓力中解放。有的人早就學會,有的人則學得太晚。」

為此,現在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力量來面對這些絕望:「老年超驗」。

許多研究老化的學者會用「老年超驗」來形容身心機能退化之外,老人所發展和維持的一種正向的狀態。這種狀態與特定宗教無關,而有著心靈的安詳,是人們從物質和理性,上昇到宇宙共融的角度。老年學者們在加入佛家和禪學的觀點後,解釋「老年超驗者」的經驗為──

(1)一種與全世界靈性產生宇宙共融的新感受;
(2)對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時間就是現在,太遠的展望都是渺茫的;
(3)空間緩慢地隨著老人的體能範圍而減少維度;
(4)死亡是調諧的,萬物皆是如此;
(5)自我意識擴展而含括更廣泛的相關他人。

許多人生的智慧,都需要從隱私和孤獨中醞釀。在刻意的、有意識的抽身(深層涉入之「非參與」狀態),老人開始重新定義時間、空間、生死、自我等,又在沉思中,不帶一點蔑視地活出生命。

老人不應被迫從世界抽離,而是有智慧地選擇新的、平靜的生活。Joan 則把這種自我超越稱做:「舞越」(Transcendance),生氣勃勃的真正成長。

「老年舞越」不只是超越、前進、獨立於過往經驗,更也可以是恢復成長過程中所失去的,如遊戲、活動、愉悅、歌曲、舞蹈、謙卑 …… 走過死亡恐懼,用身體、心靈和靈魂的一切去感受與創造。我們期盼這樣的未來,也走在這路上,為今天的老人努力,為未來成為老人的自己努力。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