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心理安適

心理師 文章

文字:本院黃冠婷臨床心理師

自2020年疫情開始至今,我們經歷很多不同的時期。原以為疫情逐漸平靜下來,但五月時又突然爆發、確診人數不斷突破新高。隨著疫情變化,我們也學著與病毒相處,共存已成為日常。

然而,新的擔憂隨之而來,像是擔心確診、傳染給家人、被隔離影響工作、經濟壓力等。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試著照顧自己的情緒,維持心理的穩定和平靜。

(1) 接納及調整負面情緒

疫情間容易出現沒安全感、焦慮、憤怒等感受,首先我們要知道,會負面的心情是很正常的。大家可以試著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舒緩情緒,例如和朋友聊天、畫圖、運動等,或是練習腹式呼吸,藉由呼吸將注意力重新專注在自己身上,透過深呼吸活化副交感神經、平靜心情。

(2) 減少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感:

醫療方面,了解居家附近資源,例如快篩站、就診醫院、藥局;工作方面,了解公司疫情應變措施、請假規則、政府補助;家人方面,找到可以協助的幫手,例如親友、鄰居、臨時托嬰。我們沒辦法控制病毒,但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好準備,找回自我控制感。

(3) 維持支持、加強聯繫:

疫情拉遠了人際間的距離,不過還是有些方法幫助我們維繫關係。利用網路和親友保持聯絡,是個不受地區、疫情限制的安全方式。聯繫時可多採用電話、視訊的方式,加入了聲音、表情的對話,會更有親切感;另外,戴著口罩對話會遮住臉和表情,在說話時注視對方眼睛、多些肢體語言,幫助我們更好的溝通。

雖然疫情變化多端,但相信我們還是有能力可以面對這些變動,讓我們在這個後疫情時代中,找到心中一片寧靜。

認識失眠:三種型態與八個照顧原則

護理、藥師、社工、職能文章未分類

文字:本院 高志薇 護理師

失眠是指睡眠品質超過一個月,無法滿足個人需求,導致白天出現倦怠、嗜睡、情緒煩躁、難專心或身體不適等症狀,進而影響學習或工作。

而失眠依型態剛可分為三種,可單獨也可能混合存在:

(一) 入睡困難型:躺在床上超過一小時以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二) 淺眠型:躺在床上很快能入睡,但一點動靜就醒,無法進入沉睡階段,醒來覺得好像整夜沒睡,感覺很累。
(三) 早醒型:躺在床上很快入睡,但是凌晨一、二點就醒了且無法再入睡。

失眠是有方法預法及改善的,我們可嘗試八個照顧原則:

(一) 維持規則之睡眠作息,每日按時上床入睡及起床。
(二) 上床 30 分鐘後若睡不著,就不要賴在床上, 待睡意來時再上床睡覺。
(三) 就寢一個小時前避免看連續劇、評論性節目,以免情緒起伏影響睡眠。
(四) 專心睡覺,增加睡眠與床的連結,不要在床上做其他的事,如看電視、打電話或討論事情。
(五) 下午四點後避免進食刺激性飲品與食物,如酒、咖啡、茶、香煙及巧克力等。
(六) 就寢 2 小時前避免做激烈的運動,睡前洗溫水浴有助於放鬆入眠。
(七) 佈置舒適的睡眠環境:適當室溫、光線、少噪音及舒適床墊。如有必要可使用眼罩、耳塞等。
(八) 營造優質睡眠品質:維持睡衣、床罩或床單、毛毯、棉被和棉被套、枕頭和枕頭套的清潔和乾爽。

遵守上列照顧原則,若失眠仍然持續,可來宏濟醫院的身心門診求診,讓我們專業團隊幫助您重拾健康睡眠。

認識強迫症(上):馬克白效應,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

醫師 文章心理師 文章

文字:本院 湯華盛前院長 資料 & 蘇俊濠諮商心理師 編改

你會特別怕髒、怕污染、怕病菌、怕不夠對稱、要求完美,甚至要建立一套特殊的儀式來應對嗎?──你知道這可能就是強迫症的症狀之一?

你又可知道,很多名人都有強迫症嗎?美國億萬富翁、航空鉅子霍華‧休斯(Howard R. Hughes)生前就患有嚴重強迫症,他怕細菌感染、不斷清洗,晚年更將自己隔離在家裡。名人查理絲‧塞隆(Charlize Theron)對衣櫃有強迫擔心,她得反復整理自己的衣服和化妝物品。而《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的女星卡梅隆‧迪亞茲(Cameron M. Diaz)就因為害怕門把上滿佈細菌而不敢碰把手,除此之外,她還要每天洗很多次手。

英國詩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馬克白》(Macbeth),裡頭講述馬克白夫人在唆使丈夫謀殺國王之後,拼命想要洗掉手上的血跡。心理學家常引用這段故事,把藉由強迫性的反覆洗手以洗去罪惡感的心理狀態,稱之為「馬克白效應」。馬克白效應說的,就是強迫症。

強迫症的終生盛行率為2-3%,性別比率差不多,為男:女=1:1.1,一般發病年齡為19.8 ± 9.6歲。患者的智商與一般人沒顯著差別。若有共患的疾病,主要以重度憂鬱、社交畏懼症、單純畏懼症等為主。經過雙胞胎與家族研究的發現,家族裡患強迫症的比率較一般人高。

強迫症在病程上有許多種類型和變化,下述四種型態各佔四分之一:病情連續且沒有變化;病情連續但慢慢好轉;陣發後有部份緩解;惡化或陣發後完全緩解。

根據目前的精神醫學定義,強迫症分為強迫思考(Obsession)及強迫行為(Compulsion):

(1) 強迫思考:是指患者有重複且持續的想法、衝動或心像,因為不恰當而導致明顯的焦慮,且這情況並非對實際生活問題的過分擔心。患者會用動作或其他想法來壓抑與忽略這來自患者自己內心的想法、衝動或心像。
(2) 強迫行為:則是指因強迫思考而反應的重複行為(例如洗手、檢查等),這些反應是為了減低難過、焦慮或害怕的情境。

而〈耶魯—布朗強迫症狀檢合表〉又把強迫症中的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作細分:

(1) 強迫思考:包含「攻擊、怕受污染、性、囤積(或節省)、宗教、要求對稱或精確、身體、其他樣式」八個種類。
(2) 強迫行為:包含「清洗或清潔、整齊及安排得體、檢查、重複、計算、囤積或蒐集東西、其他樣式」七個種類。

在很多時候,強迫症患者其實很清楚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是過分與不合理的,且都在浪費生活時間。既然他們受苦於強迫思考或行為,對工作社交活動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響,那麼患者為何仍然無法控制自我、停下症狀?按今天神經醫學的研究主張,強迫症是大腦皮質-紋狀體-視丘之神經迴路障礙,這不是單靠意識、意志就能簡單控制的。

以心理學層面來看,強迫症患者一般有兩個明顯的人格面向,「較低的探險性」及「較高的避險性」。這種因為過度防範危險,而努力避險的性格,也代表強迫症主要的肇因是「評估系統」出問題。即一個人在遇到一個負面的想法或是事件時,已無法評估其是否重要或有否意義,讓「想法」或「事件」變成都得要避免的危險。這個失常的認知,將逐漸發展成強迫症。

如果您也是一位「馬克白夫人」,很鼓勵您到宏濟或其他相關醫療單位諮詢,讓醫師協助您處理擾人、耗時又痛苦的症狀。

小葉欖仁樹的落葉和新生:宏濟的自然與我

醫師 文章擁抱工作愛人

宏濟的轉型工程轉眼已經完成近三年了。陪伴宏濟數十載的小葉欖仁樹,依然安靜地矗立在宏濟最前面的庭院中。我觀察了三年,小葉欖仁樹的落葉和新生。

第一年,我只注意到滿地落葉。小葉欖仁樹的落葉量相當可觀,全部的綠葉轉瞬成枯黃的落葉,舖滿全地。那全然決裂的斷捨離,讓人體會到大自然無可抵擋的絕對力量,我感到衝擊,不知道是心驚?還是心痛?

第二年,我一直注意著小葉欖仁樹何時要落葉?一直到天氣冷了,冬天快過了,小葉欖仁樹還是沒有落葉。我著急了。為何冬天快過了不落葉?真是極端氣候惹的禍,讓樹木也瘋狂?最後在冬春交接的某一天,一、二天之內,葉子又全部落完了……

今年,是第三年了,我又等著小葉欖仁樹落葉。有好幾個冬日超低溫的日子、上下班時、心情煩亂時、忙裡偷閒時,我都問著樹︰你還不掉葉嗎?冬天都快過了,你會來不及的!就這樣擔憂到春天來了,氣溫回暖,我已經覺得小葉欖仁樹應該是瘋了,鐵了心不掉葉。沒想到三月底的某一天,小葉欖仁樹在一天之內掉光葉子,又在二、三天之內,冒出嫩綠的新葉,很快地,滿樹的新葉已成。

我的詫異不亞於三年前,我開始想了解,於是找到了下面一段話︰欖仁樹在冬季落葉前,葉色會轉紫紅色,冬季葉片會掉光。但小葉欖仁樹冬季落葉情況則與欖仁樹不同,葉片不會掉光,仍維持常綠。當落葉時,葉片呈黃色,葉子常隨風而整群散落,落英繽紛,甚為好看。

真的是「甚為好看」、甚為動人心。我想到,如果以人的生命比喻,小葉欖仁樹沒有秋冬,因為

「樹上沒有黃葉,冬天葉片也不掉光,仍維持常綠」;小葉欖仁樹只有春夏,像「永恆少年」。

小葉欖仁樹似乎向我展示著生命中落葉的凋零遠不及新葉的勝喜。小葉欖仁樹不停留於落葉的惆悵,每年都迅速遞給我心葉的重生。我真是萬萬沒想到,耆耆老矣、風霜歷盡、換顏求生的老醫院,始終守護陪伴在前的,竟是永恆少年的樹!

參考:〈荒野保護協會:小葉欖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