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強迫症(上):馬克白效應,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

醫師 文章心理師 文章

文字:本院 湯華盛前院長 資料 & 蘇俊濠諮商心理師 編改

你會特別怕髒、怕污染、怕病菌、怕不夠對稱、要求完美,甚至要建立一套特殊的儀式來應對嗎?──你知道這可能就是強迫症的症狀之一?

你又可知道,很多名人都有強迫症嗎?美國億萬富翁、航空鉅子霍華‧休斯(Howard R. Hughes)生前就患有嚴重強迫症,他怕細菌感染、不斷清洗,晚年更將自己隔離在家裡。名人查理絲‧塞隆(Charlize Theron)對衣櫃有強迫擔心,她得反復整理自己的衣服和化妝物品。而《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的女星卡梅隆‧迪亞茲(Cameron M. Diaz)就因為害怕門把上滿佈細菌而不敢碰把手,除此之外,她還要每天洗很多次手。

英國詩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馬克白》(Macbeth),裡頭講述馬克白夫人在唆使丈夫謀殺國王之後,拼命想要洗掉手上的血跡。心理學家常引用這段故事,把藉由強迫性的反覆洗手以洗去罪惡感的心理狀態,稱之為「馬克白效應」。馬克白效應說的,就是強迫症。

強迫症的終生盛行率為2-3%,性別比率差不多,為男:女=1:1.1,一般發病年齡為19.8 ± 9.6歲。患者的智商與一般人沒顯著差別。若有共患的疾病,主要以重度憂鬱、社交畏懼症、單純畏懼症等為主。經過雙胞胎與家族研究的發現,家族裡患強迫症的比率較一般人高。

強迫症在病程上有許多種類型和變化,下述四種型態各佔四分之一:病情連續且沒有變化;病情連續但慢慢好轉;陣發後有部份緩解;惡化或陣發後完全緩解。

根據目前的精神醫學定義,強迫症分為強迫思考(Obsession)及強迫行為(Compulsion):

(1) 強迫思考:是指患者有重複且持續的想法、衝動或心像,因為不恰當而導致明顯的焦慮,且這情況並非對實際生活問題的過分擔心。患者會用動作或其他想法來壓抑與忽略這來自患者自己內心的想法、衝動或心像。
(2) 強迫行為:則是指因強迫思考而反應的重複行為(例如洗手、檢查等),這些反應是為了減低難過、焦慮或害怕的情境。

而〈耶魯—布朗強迫症狀檢合表〉又把強迫症中的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作細分:

(1) 強迫思考:包含「攻擊、怕受污染、性、囤積(或節省)、宗教、要求對稱或精確、身體、其他樣式」八個種類。
(2) 強迫行為:包含「清洗或清潔、整齊及安排得體、檢查、重複、計算、囤積或蒐集東西、其他樣式」七個種類。

在很多時候,強迫症患者其實很清楚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是過分與不合理的,且都在浪費生活時間。既然他們受苦於強迫思考或行為,對工作社交活動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響,那麼患者為何仍然無法控制自我、停下症狀?按今天神經醫學的研究主張,強迫症是大腦皮質-紋狀體-視丘之神經迴路障礙,這不是單靠意識、意志就能簡單控制的。

以心理學層面來看,強迫症患者一般有兩個明顯的人格面向,「較低的探險性」及「較高的避險性」。這種因為過度防範危險,而努力避險的性格,也代表強迫症主要的肇因是「評估系統」出問題。即一個人在遇到一個負面的想法或是事件時,已無法評估其是否重要或有否意義,讓「想法」或「事件」變成都得要避免的危險。這個失常的認知,將逐漸發展成強迫症。

如果您也是一位「馬克白夫人」,很鼓勵您到宏濟或其他相關醫療單位諮詢,讓醫師協助您處理擾人、耗時又痛苦的症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