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懂職能治療生活

護理、藥師、社工、職能文章未分類

文字:本院 陳迪然 職能治療師

什麽是職能?職能是日常,亦是生活。職能治療的意義,在於認爲人的時間應被有意義且健康的日常活動、工作、休閑、娛樂等所占據。

帶領團體活動過程中,職能治療師常以自身為工具,有計畫性地使用其個人特質、個性、感覺和判斷,作為治療過程的一部分,隨時注意個案在活動中之表現,並提供適當之支持讓其有成功之經驗,去提升正向改變的可能性。

職能治療師透過「有目的性的活動」為媒介來治療病人,穩定病患的症狀,幫助其維持、提升、或重建最高之功能與獨立性,並預防疾病再復發或退化。

在急性病房,職能治療師針對個別個案之病情、對其不同之訓練目的,納入個案過往經驗或興趣及其現在的能力,分析並設計出具治療性效果的各類活動團體。

透過與生活相關的活動作爲治療媒介,如:手工藝、繪畫、音樂、歌唱、電影、運動、棋類活動、認知桌游等,協助個案於院内建立規律生活及休閒活動。從活動過程觀察個案表現評估,及時發現問題,並且回饋給醫療團隊內部,使個案能得到更完善的醫療照護。

對於功能良好且有潛力為社會多貢獻的個案,職能治療師會提供職前評估、工作適應訓練、院内支持性就業,以助個案維持或加强其日常生活功能及工作功能,甚至有機會適應變化多端的社會環境,促進其最大的獨立性,走上逐漸康復之路。

職能治療在精神科醫院的角色

護理、藥師、社工、職能文章未分類

文字:本院 張逸千 職能治療師

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在設計個案的治療時,會先從會談、觀察評估、評估工具評估、以及團隊會議的討論溝通開始,試圖系統地了解個案的整體狀況和復健需求,以訂定復健目標和復健計畫與策略,並接著透過活動團體來介入治療。

因此,職能治療師所設計的活動其實是有意義的,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從事的,是針對個案或團體整體的需要而設計的。

這些經過設計的活動團體,便具有了活動目的和意義的基礎,可以個人單獨進行,或團體多人進行。不同性質的團體活動有同樣的團體凝聚力、齊心協力、分工或競爭等特色與基礎要求。

為了讓活動多樣化,不要一成不變,形式上也可以是休閒娛樂、人際互動、職能任務等性質。而參與活動團體的個案同時也具有自身在活動中可以達到的個人目標及價值。

在精神科醫院,職能治療用團體為工具,以活動做為媒介,以個案為中心,考量職能和疾病特質,協助個案改善生活適應上的問題,包括日常生活活動、休閒及嗜好與工作,也提供收集到的資訊和專業建議,回饋給治療團隊作為整體的參考。

照顧者沒有說出口的傷

護理、藥師、社工、職能文章未分類

文字:本院 林永淳 社工

每當會談結束,我跟家屬說「辛苦了」時,總會聽到這些回應──

「沒有啦也是應該的…」
「就自己的小孩啊不然怎麼辦呢」
「母親生前較交代的,總是要照顧好啊…」
「都這麼多年了,習慣了啦…」

各種無奈、無力的情緒,展現了長年累積下來的辛勞,是再多言語都難以陳述的。能訴說幾句苦,都顯得奢侈。

照顧者肩上扛起的是責任、承諾,或許也乘載了一些期待──

期盼病人有一天能復原,一起工作分擔家中的壓力;
期許病人有一天能照顧好自己,不用靠家人叮囑用藥;
期望病人有一天能不再受症狀干擾,安心地過生活;

這些微小的希望,足以支撐照顧者走過這漫長的歲月,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可能也會成為壓垮照顧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這些精神障礙者的家庭面臨到資源匱乏、無力再照顧時,其實很需要藉由「輔導」進入到「家外安置」照顧服務,同時維持原生家庭的「聯繫」與「參與」,包括重新建構和適應新的「互動模式」。

因長年照顧而來的潛在壓力、創傷事件、分離焦慮等負面生命經驗,也需要受到特別關照,如在一個專業且完整的服務體系之下,滿足各個家庭成員的需求,進而促進精神障礙者的復元歷程。

面對有精神障礙者的家庭,我們應給予更多的包容與同理。當他們為自己生病的家人盡心盡力時,願身旁的我們也能夠從旁給予支持。致辛苦的照顧者們:唯有把自己照顧好,才有力量肩負起照顧他人的責任。